《七子之歌》是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3月于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歌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和《旅顺·大连》七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这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眷恋和渴望回归的情感。
1925年,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正值五卅惨案发生,英帝国主义者屠杀游行示威的群众。闻一多因此愤然写作了一系列爱国主义诗歌,包括《七子之歌》,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爱国情感。这些诗歌最初发表于《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后来在《大江季刊》和《清华周刊》等刊物上相继转载。
《七子之歌》的写作背景与闻一多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闻一多12岁时考入清华学堂,准备留美。1922年,他开始了赴美航行,并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美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在芝加哥的孤独感和对于工业社会的反感,他在1923年转学到了科罗拉多大学。在这期间,闻一多不仅学习美术,还醉心于文学,尤其对中国传统诗词有着深厚的喜爱。
《七子之歌》的发表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被认为是对新诗坛的重大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迫切呼声。此外,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首次唱响了《七子之歌》,使其成为了迎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再次感动了无数人。
标签: 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