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被称为殷商。
商朝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部落社会向世袭制国家的转变,这一时期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在鸣条之战中击败了夏朝,随后在亳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先商、早商和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约500余年。商朝的政治体制为君主制,经济上以农业为主,文化方面则有丰富的青铜和玉制礼器。商朝的地理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商朝的末代君主是商纣王,他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标志着商朝的结束。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则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商朝的货币包括贝币、贝蚌、铜贝,而主要民族为华夏族。
商朝的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商朝的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考古证明商代遗址不仅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而且向南已达长江以南,向北则在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标签: 商朝